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 掌握輿情風向,剖析網民意見

輿情大數據,政治輿情,政策輿情,政府標案數據,網路口碑危機,議題危機處理,危機處理方案,Quickseek輿情大數據

我們堅信數據會說話,從網路輿情覺察風向。緊追最新時事議題與政策,專注於輿情大數聚解讀,用數據掌握事件走勢。本站分析數據皆取自QuickseeK快析情報數據庫,QuickseeK快析情報數據庫專為議題政策而設計,適合企業公關部門、公關代理商、地方組織單位公關、政府新聞媒體部、新聞記者、政治名嘴等,即時事件議題追蹤使用,快速了解網路輿情。

Posted on 2024/05/24 11:47

國會衝突升溫! 數據揭國民黨最大敗筆是「這個」

立法院會今(24)日繼續審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藍綠白三黨立委第三度為「國會改革」法案爆發激烈口角與肢體衝突,同時,場外也分別有反對修法方、贊成修法方兩派民眾冒雨集結在立法院外,各自為擁護的理念高聲疾呼,緊張氣氛似是一觸即發。其實,早自今年2月初,當時尚未當選國民黨團總召的立委傅崐萁就已經拋出「國會改革」相關主張,認為應反制過去民進黨官員「反質詢」的作為,並且在恢復特偵組制度前,先藉由調查權、聽證會監督行政機關,該主張被民進黨陣營批評「擴權」有違憲之虞。不過,當時雙方雖有意見攻防,卻並未吸引社會大眾的眼光。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深入追查網路數據發現,在與立法院相關的網路討論中,「國會改革」議題引發大眾矚目,並在網路全面發酵,是所有草案已經被打包送出委員會、1個多月後在立法院會處理二讀程序時,爆發藍綠白肢體肉搏大混戰,才引發社會大眾關注。根據網路數據調查結果,5月17日立法院會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肢體衝突,超過6名跨黨立委在混戰中受傷送醫,民進黨立委沈伯洋還因為摔下主席台,造成輕微腦震盪,當天網路聲量約16.2萬則;5月18日藍綠各自開記者會,兩黨的女立委哭得梨花帶雨,指控對方暴力,當天創下超過21萬則網路聲量;直到5月21日當天,立法院會第二度處理「國會改革」法案,超過3萬名年輕世代群眾包圍立法院,高聲痛罵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偽君子」,創造超過18.7萬則聲量,且5月22日邊際效應延續,仍有逾14.9萬則網路聲量。

進一步透過網路數據分析發現,網友熱烈討論「國會改革」法案的各個爭點,其中法案審議過程中沒有在委員會完整討論、就全案保留打包送出委員會,協商時也未經逐條辯論,加上藍白版本是在最後一刻、表決前才提出,也沒有公開放上網,引發網友們對「程序問題」的質疑,相關討論度高達7.1萬則,佔最大比例。聲量佔比居次的則是針對法條內容新增「藐視國會罪」,總共有超過5萬則網路聲量,網友質疑法規內容未明定什麼才是「藐視國會」,恐使官員甚至民間企業無辜被罰錢,贊成方則認為,應修法反制官員反質詢、拒絕出席等行為。佔比第三的則是關於「國會調查權」的討論,有超過4.5萬則聲量,反對方憂心此舉是國會擴權,但也有網友提出,民進黨在野時期也曾有類似主張。佔比第四的是關於「總統國情報告」的討論,但關注度明顯下滑,只有1.1萬則左右,網友關注總統賴清德是否有可能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又是否有可能因「藐視國會」遭定罪。最後,在各個爭點中,關於「人事同意權」的討論只有2千多則,主要環繞在原本不記名改為記名投票制,不過意見交鋒並不激烈。

此外,深入分析關於「程序問題」、「藐視國會」、「國會調查權」的網路留言主題風向。在佔比最高的「程序問題」方面,超過50%網路聲量批評沒有逐條討論、黑箱,並認為程序不正義,也有19%的聲量支持國會改革,8%網友特別說明不是反改革、而是反黑箱。但相對網友對於「程序問題」爭議幾乎是一面倒地批評藍白,對「藐視國會」和「國會調查權」的看法就比較多元了,支持和反對修法方的意見可說是分庭抗禮。例如,在「藐視國會」面向中,23%的網路聲量認為「未來官員不敢說謊了」、13%的聲量「支持國會改革」、13%的聲量質疑「民進黨有什麼好反對的」,但也有11%針對法規內容,質疑什麼叫做「虛偽陳述」,認為條文並未明確定義清楚;而在「國會調查權」部分,高達19%的網路聲量爭辯「立委有沒有權罰人民?」,另外19%則是「質疑民進黨在怕什麼」,也有15%對修法感到憂心,認為立委可能藉此拿到台積電等公司的商業機密。

總體而言,從網路數據觀察發現,藍白在野黨陣營在「程序問題」上完全站不住腳,畢竟所有網友都眼睜睜地看到,法界出身的國民黨召委吳宗憲在委員會逐條審查時,並未讓正反方意見完整陳述就全案「保留」打包送出委員會,過去曾高聲疾呼委員會中心主義的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更是舉手表決助拳國民黨,導致修法過程出現難以掩飾的瑕疵,無怪乎有不少抗議民眾高舉標語「抗議黃國昌」,表達對他言行今昔非比的不滿。不過,社會輿論就是否支持推動國會改革,包括納入藐視國會、國會調查權等規定,在野黨的主張並未完全逆風,甚至有不少網友認為應該推動改革,只是過程應該好好討論。

回顧整起事件,「國會改革」法案原本的出發點,是為了完備立法院的調查權,這也是過去大法官釋憲時認可立法院應有的權力。實際上,多數輿論並不反對修法加強對行政單位的監督,但是調查權的邊界是否擴及一般企業或人民?法規內容怎麼修?所謂藐視國會、反質詢的構成要件是什麼?在修法過程中卻未被完整討論,再加上佔據多數的國民黨為報過去8年一箭之仇,在法案審議過程「輾壓」民進黨,不讓民進黨立委暢所欲言,但報仇一時爽,反而因此害了自己,因程序不正義引發民眾廣大怒火,更讓民進黨有了抗議、杯葛的正當性,成為最大敗筆。

關鍵字:
#國民黨
#民進黨
#政策解讀
#民眾黨
#國會改革
討論
上一篇文章
「罷樑」打過頭!?謝國樑網路好感度不減反升
下一篇文章
社交媒體與網路仇恨不斷萌生,品牌該如何解決問題? 執行長與你分享網路仇恨的系統性發展歷史!
最新文章
帝王條款上路一年 六都仍是行人地獄?數據:好感度「這裡」最低
輝達爭奪戰哪縣市聲量高?數據揭藍營「這縣市」超慘
罷免聲量響起!藍委剉咧等?數據揭最危險的人不是葉元之
大數據分析為何反對國會改革聲量較低?
國會改革法案三讀誰傷最重?數據揭黃國昌超高負聲量 這人好感度不減反升
國會衝突升溫! 數據揭國民黨最大敗筆是「這個」
「罷樑」打過頭!?謝國樑網路好感度不減反升
藍白拚國會改革數據出爐!支持、反對聲量65%:25%
總召聲量遭輾壓 柯建銘不再有絕對話語權
蔡英文第二任期「10大正聲量話題」調查結果揭曉! 防疫、台灣能見度廣受好評
我們堅信數據會說話,從網路輿情覺察風向。緊追最新時事議題與政策,專注於輿情大數聚解讀,用數據掌握事件走勢。本站分析數據皆取自QuickseeK快析情報數據庫,QuickseeK快析情報數據庫專為議題政策而設計,適合企業公關部門、公關代理商、地方組織單位公關、政府新聞媒體部、新聞記者、政治名嘴等,即時事件議題追蹤使用,快速了解網路輿情。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