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寧靜車廂新制爭議 數據揭輿情關注「這件事」

為提供乘客更安靜的乘車體驗,台灣高鐵自9月底起推行「寧靜車廂」措施,但施行僅3週就引發乘客反彈,不少民眾反應因同行嬰孩發出聲響,遭列車人員舉牌提醒,恐助長「厭童」氛圍。引發輿論批評後,台灣高鐵董事長史哲公開道歉,「千錯萬錯都是我們的錯」,並說明寧靜車廂措施是為了改善講電話太大聲等問題,並非針對家長及小孩,後續勸導模式將改為口頭提醒、柔性引導。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10月1日至10月15日網路輿論對「高鐵寧靜車廂政策」的聲量數據。結果發現,相關討論聲量在中秋連假後大增,並於雙十連假間進一步升溫,尤其是10月10日,熱門話題為有網友透過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指出有二寶媽為了安撫孩子,只能把大寶留在位置上,自己帶著小寶到車廂間安撫,寧靜車廂是「史上最爛政策」,引發熱烈討論,不少網友提及此政策恐涉及對親子及嬰幼兒的污名化,聲量延續至隔天,單日聲量突破逾7900則;時代力量、台灣基進等小黨也在10月12日舉行記者會,呼籲高鐵取消寧靜車廂政策,營造友善的育兒環境,單日聲量也有7200多則。

此次聲量分析結果顯示,高鐵寧靜車廂政策網路好感度(P/N值)僅0.72,負面聲量高於正面聲量,並引發網友們對於育兒議題的正反論戰。反對政策方認為「小小孩本來就是會哭鬧」、「父母們冒著多大精神壓力在養育小孩」、「工作人員不該對媽媽舉牌,而是要針對大聲喧嘩的大人、電話放擴音等」,但也有網友持相反觀點認為,「不要說小孩不受控,別人也有花錢(買車票)」、「媽媽應該制止小孩」、「乘客沒必要為你的小孩哭鬧聲買單」等,整體而言,相關討論的負面情緒相當濃厚,有許多網友認為社會應支持育兒家庭,高鐵執行方式走鐘,也有網友支持寧靜車廂的規範,要求家長們應該控制孩子不要發出噪音。

儘管高鐵「寧靜車廂」政策原因是針對3C使用者而非孩童,但實際執行面卻造成親子家庭的壓力,甚至有列車服務人員對家長舉牌,但這種行為只會增加家長壓力、強化對育兒家庭的不友善氛圍,進而被解讀為「親子不友善」政策,甚至加劇社會對立情緒。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高鐵不妨加強人員勸導流程的訓練,針對孩童、嬰幼兒或因疾病影響自主能力的旅客,提供「理解優先、協助為本」的貼心服務,並進一步向社會大眾宣導,共同營造友善的乘車氛圍,同時確保服務品質。
QuickseeK快析議題溝通策略中心
★機關作了很多廣告但是溝通成效不佳?機關、首長老是被炎上?除了臉書瘋狂發文以外還有其他溝通方法嗎?從數據分析到溝通策略,從內容製作到媒體傳遞,你需要更科學化的分析方案 >瞭解更多★填寫需求單,由專業政策溝通行銷團隊,為您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瞭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