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政治與政策熱門關注議題 










政治與政策
蔣萬安喊倒閣風向怎吹?最新數據:支持倒閣聲量近3成
2025-04-23 16:20:00
藍綠互罷烽火蔓延全台,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拋出「倒閣」主張,盼藉此反制大罷免,不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認為「倒賴」的最終目標無法靠「倒閣」解決,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說「問題根源是總統賴清德」。除此之外,在野陣營內部也有不同見解,如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便呼籲應藉由倒閣另闢戰場,讓國民黨化被動為主動,相關新聞話題仍持續發展中,引爆全網討論。

松信區可能「藍下藍上」?最新數據示警:選區「這兩人」戰力強
2025-04-16 17:22:08

全台大罷免浪潮持續延燒,近期媒體民調揭露,出身台北市松信區、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罷免民調拉警報」,根據最新媒體民調,若徐巧芯罷免案成案,有47.8%受訪者表示贊同罷免徐巧芯,反對者為37.7%,且綠營投票率極高,近乎9成,藍營與白營支持者則約有5成表態會出門投票,罷免戰火仍具高度動員可能性。
打抗中牌還有效?最新數據揭:聲量暴衝 威力不可忽視
2025-04-01 17:17:26

兩岸話題持續牽動台灣民眾敏感神經,在總統賴清德3月中旬宣示反併吞、因應中國統戰滲透政策方向後,陸續發生數件重大兩岸新聞事件,包括中配網紅「亞亞」劉振亞在社群媒體上發表「武統台灣」言論,遭內政部移民署廢止居留許可;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接受中共黨媒「央視」專訪,批評賴清德不該把對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國台辦設立「台獨打手、幫凶迫害台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區」等,使綠營政治人物群起砲轟,紛紛跳入戰場,揚起最擅長的「抗中」大旗。不過,綠營主打「抗中保台」策略多年,這些反中、抗中論述是否仍能激起民眾共鳴,甚至將這股情緒轉化為實質的政治行動,為如火如荼的大罷免運用增添柴火?
反廢死、反戒嚴公投有迴響?數據揭「笑藍幽靈連署」聲量逾3成
2025-03-26 17:34:47

為反制大罷免,國民黨拋出「反廢死」、「反戒嚴」公投議題,儘管民進黨立委從上周五(21日)開始持續杯葛立法院院會議事,佔領主席台,但昨(25日)晚間仍在國民黨立委與民眾黨立委聯手下,透過表決將兩公投提案逕付二讀,交付朝野黨團協商討論。不過,有不少評論質疑,台灣現階段根本沒有廢除死刑,也沒有實施戒嚴,加上在野黨團佔據國會絕對多數,推動相關立法或修法可說是輕而易取,此舉恐怕只是為了轉移社會輿論目光,減緩黨內立委被罷免的壓力。
大罷免 民進黨如何掌握輿論主導權?
2025-03-26 17:29:41

(文/黎榮章)大罷免來勢洶洶,從農曆年後罷免第一階段連署遞件起,如今已有35名立委的罷免提案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值得關注的是,這35區都是針對國民黨、泛藍立委的罷免提案;藍營雖對綠委提起「以罷制罷」,然而至今未有任何一案通過一階段審查,有數案仍在尋求第一階段補件過關。
國民黨新會期優先法案 網路輿情關注哪些?
2025-03-26 17:21:11

(文/黎榮章)立院新會期開議,國民黨循例在開議之初舉行立法實務研討會,討論新會期的優先法案,包括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主張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核子反應器設施研議條例草案等13項,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這些都是與民生相關的議題,是國民黨這會期主推重點。
大罷免藍委誰危險?數據揭這三人當心了
2025-03-20 15:56:48

全台大罷免戰火持續延燒,目前有34位藍委、1位無黨籍立委、1地方首長和2議員罷免提議成立,將展開第二階段連署,依法連署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0%以上,各個罷團也積極設立連署攤位,同時,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也發起全台宣講行動,提前鞏固核心支持者,持續為大罷免熱戰加溫。
國民黨新會期主攻「民生議題」 最新數據揭「這類別」網路聲量高
2025-03-03 15:00:00

立法院正式開議,掌握席次優勢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近日公布新會期優先法案,強調將聚焦民生議題,包括推動「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立法,還勞工七天假,制定「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並將修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及制定「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草案」,以及動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及「環境基本法」等案,將「非核家園」改為「零碳家園」,同時力促「人工智慧基本法」立法等。
急診崩壞 醫護出走!最新聲量調查:衛福部好感度受波及
2025-02-25 16:20:00

農曆年後國內類流感疫情升溫,導致全台醫療量能爆出警訊,各地醫院的急診、加護病房陷入床位荒,部分醫學中心等待病床數更超過200張,創歷史新高,極度壅塞的狀況,令不少醫護人員發出求救訊號叫苦連天,台灣急診醫學會便罕見發文示警,盼從病房管理、健保給付調整、護理人力配置等方面入手,設立急診緊急應變機制,減少對醫療體系的衝擊。而行政院長卓榮泰事後召集相關官員開會表達關心,衛福部長邱泰源則開記者會對外說明,強調已3度找醫界開會,並提出短期3措施、長期2作法,然而仍有醫界人士不埋單直言「執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