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肺發電喊不停?六都空污聲量調查 台中成輿論風暴中心

核三廠2號機正式除役後,台灣再向「非核家園」邁出一步。然而,隨著燃煤發電的輸出回補,空污疑慮隨之升溫,關於「誰該為空污負責」的討論聲浪再度浮出檯面。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觀察近半年關於「空污」聲量趨勢,並比較六都的聲量差距,發現台中市聲量顯著飆升,進一步分析討論風向,更可見空污議題不僅關乎市民健康,也成為政治攻防的催化劑。

觀察近半年「空污」的網路聲量趨勢,在5月17日核三廠2號機除役之後,聲量開始出現明顯起伏,先是胸腔科醫師指出,核能退場後燃煤機組輸出增加,恐加劇中南部的空污問題,引發網友關注討論。23日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再表示,若中火不要火力全開,台中市的空氣品質會變得更好,引發正反立場論戰,當日討論聲量觸及最高峰達8,524則。
話題持續延燒至27日,民進黨再於社群反擊,指藍白不斷拿能源議題操弄政治,實際上空污持續改善,若有波動主要也是境外污染源,底下網友留言再度炸鍋,當天聲量達6,621則。由此可見,核三廠停機後的燃煤使用狀況,再使空污議題浮上檯面,自5月17日開始,每日聲量突破2千則,討論在政黨攻防下持續發酵。

進一步觀察六都在空污議題的聲量,台中市討論聲量高達22,631則,遠遠超出其他五都,主要是因為核三廠停機後,中火燃煤發電引發居民對空氣品質的擔憂。從熱門話題觀察,台中市市長盧秀燕表示「除役後台中電廠發電增加50%」,並與藍白立委聯手推動「2028年無煤中火」,引發綠營及台電反擊,認為「核電除役與空污不該劃上等號」、批評市長「不顧台中市民的空氣品質及用電穩定,只關心政治前途」,一來一往的角力在社群激起廣泛討論,使台中市討論聲量衝高。
六都中聲量次高的高雄市有10,355則討論,其空污議題也與電廠輸出有關,有媒體揭露興達電廠三、四號早在4月就悄悄啟動,並指「高雄市民全被蒙在鼓裡」,儘管市長陳其邁為台電背書並非偷開,仍難擋網友輿論。聲量第三高的台北市有6,437則討論,雖未直接捲入電廠相關爭議,但因被環境部警告空污恐達紅色警戒等級,也引發不少網友關注。

進一步分析台中市在核三廠除役後的主要討論風向,發現市長盧秀燕的發言與回應持續帶來話題性,超過8成的聲量與其脫不了關係,其中「環團抗議無照燒煤,盧批台電帶頭違法」的聲量佔比最高達18%,討論聚焦在中火燃煤機組的許可證是否有效,及其是否違反《空污法》;其次是「藍白決議2028無煤中火,綠委批盧救三寶變三害」的聲量佔比14.4%,中火議題與大罷免同時出現,顯示空污議題難與政治切割;其他還包括「中火火力全開,盧籲勿以市民健康換電」佔13.1%;「盧主張雞尾酒式發電,綠營批不會做事換人當」佔11.8%;「綠營批盧炒作中火議題,轉移罷免和空污焦點」佔9.8%。
另外,「趙少康自爆父母住台中都得肺腺癌」與「台中城市降溫成效受肯定,美樂地計畫成全台標竿」各自佔比8.9%;「中火火力全開,台中居民怨鼻過敏、喉嚨癢」與「中市府持續推動永續轉型,打造淨零宜居城市」也各佔7.5%。綜上風向觀察,在中火話題延燒下,藍綠陣營及其擁護者各執一詞,在社群上展開激辯、互批政治操作,如何改善空品、維護市民健康的核心議題,似乎正在失焦。
從輿情觀察可見,核三廠除役後的能源調度效應,迅速點燃空污議題的新戰場,原應聚焦在健康風險與能源轉型平衡的討論,卻很快被藍綠之間的政治角力吞噬。在六都之中,台中市因中火議題成為輿論風暴中心,民眾對空氣品質的憂慮不斷放大,也突顯能源政策難以擺脫政黨立場的困境。儘管中火的管理權責屬於台電,但地方政府作為第一線的民意接收者與健康守門人,也應展現積極作為,強化地方空污監測與在地溝通,讓討論回歸事實與民眾需求,降低政治立場對議題本質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