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投票率會如何?最新數據揭藍綠同溫層熱度
2025-07-08 17:40:00
延燒多時的「大罷免」即將於7月26日投票,無論是挺罷免或反罷免方,都進入熱戰催票最後階段,究竟誰可以召喚出更多支持者出門投票,將牽動往後政治走勢及國會勢力版圖。回顧台灣選舉歷史上,曾進行過的4次立委罷免投票,投票是否踴躍,都是左右罷免成功與否的關鍵,例如2015年蔡正元罷免案、2017年黃國昌罷免案、2022年林昶佐罷免案,雖然同意數遠超不同意數,但均因投票率或同意票數未達門檻而功敗垂成;唯一通過的是2021年陳柏惟罷免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數4分之1。因此,今年「大罷免」投票率究竟會如何,社會各界都睜大眼睛等著看。

罷免倒數25天,這個人仇恨值雙北最高!
2025-07-01 08:00:00
隨著大罷免進入第三階段,距離投票不到一個月,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整理國民黨雙北10位通過二階連署的立委,觀察其近一個月的網路聲量與仇恨值。網路聲量方面,徐巧芯(309,757筆)討論度居冠,遠高於第二名王鴻薇(167,932筆)與第三名羅智強(139,928筆)。

大罷免最後倒數 盧秀燕啟動全國輔選有效嗎?
2025-06-26 15:51:31
大罷免進入決戰倒數,7月26日全台將迎來投票日,涵蓋24名現任立委與新竹市長。由於台中市共有3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成案,台中市長盧秀燕投入「反惡罷」行列,公開呼籲民眾投下不同意票,並將矛頭指向總統賴清德、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不僅如此,盧22日更北上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聯手為雙北反罷免造勢活動站台,盼藉此喚起藍營支持者危機感,不過究竟效果如何?引發外界好奇。

館長上海行聲量爆棚 數據揭藍綠跟風創驚人聲量
2025-06-20 13:10:00
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展開6天5夜的中國行,造訪上海、杭州等城市,除了搭乘磁浮列車,也遊覽徐家匯、外灘南京路、陸家嘴、西湖等知名觀光景點,並透過YouTube全程直播,吸引大批網友前往「朝聖」,短短6天內YouTube訂閱人數飆增12萬,引流成效卓著。館長自詡「和平大使」,希望兩岸多交流、多往來,但仍有網友質疑他一踏上中國土地,原本「幹幹病」變成「誇誇病」,舉凡中國物價、路邊垃圾桶、飯店的送餐機器人都能誇,恐淪統戰樣板。

六四網路風向怎吹?最新數據:反「專制獨裁」聲量竟低
2025-06-05 18:45:00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6周年,每年6月4日當天,世界多國政治人物、公民團體均會回顧這起事件,台灣也不例外,除了總統賴清德提及,威權政府往往對歷史選擇噤聲與遺忘,盼堅定維護現狀、守護民主自由,行政院強調「民主自由不能退讓」,在野的國民黨也表示「面對專制獨裁人民一定要挺身而出」,不會忘記歷史也會堅持爭取華人民主自由,民眾黨則回顧台灣戒嚴歷史,反批執政黨「選擇性地對批評聲音施加壓力」,是對台灣民主歷史的背叛與羞辱。

反廢死、反戒嚴公投有迴響?數據揭「笑藍幽靈連署」聲量逾3成
2025-03-26 17:34:47
為反制大罷免,國民黨拋出「反廢死」、「反戒嚴」公投議題,儘管民進黨立委從上周五(21日)開始持續杯葛立法院院會議事,佔領主席台,但昨(25日)晚間仍在國民黨立委與民眾黨立委聯手下,透過表決將兩公投提案逕付二讀,交付朝野黨團協商討論。不過,有不少評論質疑,台灣現階段根本沒有廢除死刑,也沒有實施戒嚴,加上在野黨團佔據國會絕對多數,推動相關立法或修法可說是輕而易取,此舉恐怕只是為了轉移社會輿論目光,減緩黨內立委被罷免的壓力。

大罷免 民進黨如何掌握輿論主導權?
2025-03-26 17:29:41
(文/黎榮章)大罷免來勢洶洶,從農曆年後罷免第一階段連署遞件起,如今已有35名立委的罷免提案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值得關注的是,這35區都是針對國民黨、泛藍立委的罷免提案;藍營雖對綠委提起「以罷制罷」,然而至今未有任何一案通過一階段審查,有數案仍在尋求第一階段補件過關。

國民黨新會期優先法案 網路輿情關注哪些?
2025-03-26 17:21:11
(文/黎榮章)立院新會期開議,國民黨循例在開議之初舉行立法實務研討會,討論新會期的優先法案,包括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主張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核子反應器設施研議條例草案等13項,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這些都是與民生相關的議題,是國民黨這會期主推重點。

國民黨新會期主攻「民生議題」 最新數據揭「這類別」網路聲量高
2025-03-03 15:00:00
立法院正式開議,掌握席次優勢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近日公布新會期優先法案,強調將聚焦民生議題,包括推動「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立法,還勞工七天假,制定「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並將修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及制定「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草案」,以及動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及「環境基本法」等案,將「非核家園」改為「零碳家園」,同時力促「人工智慧基本法」立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