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議題中心

大罷免投票率會如何?最新數據揭藍綠同溫層熱度

2025-07-08 17:40:00

延燒多時的「大罷免」即將於726日投票,無論是挺罷免或反罷免方,都進入熱戰催票最後階段,究竟誰可以召喚出更多支持者出門投票,將牽動往後政治走勢及國會勢力版圖。回顧台灣選舉歷史上,曾進行過的4次立委罷免投票,投票是否踴躍,都是左右罷免成功與否的關鍵,例如2015年蔡正元罷免案、2017年黃國昌罷免案、2022年林昶佐罷免案,雖然同意數遠超不同意數,但均因投票率或同意票數未達門檻而功敗垂成;唯一通過的是2021年陳柏惟罷免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數4分之1。因此,今年「大罷免」投票率究竟會如何,社會各界都睜大眼睛等著看。

 

「大罷免」這個議題到底熱不熱?是否具備足以顛覆現任立委的能量?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47日至629日以來,藉此窺探近2個月來「大罷免」議題能量的變化。網路數據觀察發現,在4月份第一階段連署、邁入第二階段之間,「大罷免」議題聲量維持在相對高點,每周平均聲量可達56.1萬則左右,但討論度從5月份開始走下坡,聲量連續4周走下坡,跌幅最大達32%。

 

直到中選會於6月底公告24名立委罷免案,總統賴清德更以民進黨主席身份,首度公開表態「公民自主發起大罷免,民進黨必須與公民同行」之後,聲量才重新衝上來,從單周36.1萬則,達到單周超過80萬餘則,聲量快速飆漲。但不容忽視的是,若仔細觀察各周聲量漲跌變化,平均每周漲幅只有9%左右,這也凸顯一個潛在危機:在多數民眾心中,「大罷免」似乎還不是一個很「熱」的議題。

若進一步比較藍綠陣營同溫層內部,對「大罷免」的討論狀況,藉此評估雙方基本盤的動能表現。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最近3個月綠營同溫層內對「大罷免」的討論度持續下滑,從4月份互動數尚有309.6萬則,下滑至6月份236.5萬則,發文數也從7千多則,減少至5千多則,顯示支持者的反應似乎越來越「冷」,不若連署期間熱烈。反觀在藍營同溫層內,卻出現不同的景象:儘管每月發文數都落在6700多則,但互動數呈現增加狀態,5月份僅有159.8萬則,而6月份達到270.8萬多則,原因可能在於,國民黨公職、重要意見領袖持續透過社群平台發文,號召支持者響應「反惡霸」,其中熱門話題如國民黨立委羅智強、黨團總召傅崐萁分享25萬人站上街頭「反綠共、戰獨裁」,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則分享自己從政歷程,自稱「成為民進黨的頭號公敵」,均成功引起支持者共鳴,吸引留言迴響。

觀察近期政壇風雲,民進黨上至總統,下至各級民代與地方黨部,都紛紛跳入大罷免戰場,儼然已將這場公民運動轉換為「藍綠對決」,比拚雙方動員基本盤的能量。此次網路數據觀察可發現,整體網路輿情中,「大罷免」議題始終是不溫不火,可能影響中間選民的投票意願。不過儘管近期藍軍社群動能比較強,但根據民調數據,支持罷免藍委、且願意出門投票的比例反而比較高,倘若罷免方在最後階段努力加把勁,讓網路聲量持續擴散,仍可望進一步提升投票率。

 

 

 

QuickseeK快析議題溝通策略中心


機關作了很多廣告但是溝通成效不佳?機關、首長老是被炎上?除了臉書瘋狂發文以外還有其他溝通方法嗎?從數據分析到溝通策略,從內容製作到媒體傳遞,你需要更科學化的分析方案 >瞭解更多

填寫需求單,由專業政策溝通行銷團隊,為您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瞭解更多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by 影響力傳播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z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