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議題中心
#民進黨
2026高雄市長初選!數據揭綠營微妙態勢 自家人最挺誰?
2025-09-26 14:55:00
2026選戰逼近,高雄市長選舉除了藍營柯志恩之外,其餘四位皆出自綠營。隨著派系角力傳聞不斷,外界對綠營內部支持態勢格外關注。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發現,邱議瑩在聲量上領先,但好感度卻敬陪末座;賴瑞隆雖聲量不高,卻擁有最高好感度;若再觀察與高雄市民進黨黨內公職人員的社群互動,又是邱議瑩拔得頭籌,而林岱樺則存在感相對稀薄。網路數據展現出不同面向的矛盾,也讓外界好奇,誰才是綠營初選的「最大公約數」?
最新政黨數據出爐!民眾黨靠「這件事」聲量超車國民黨
2025-09-22 21:30:00
兩輪「大罷免」8月底落幕至今近1個月,台灣政壇依舊風起雲湧,藍綠白都有各自重要議程。執政的民進黨方面,行政院宣布進行小幅內閣改組;國民黨則積極進行黨主席改選作業,總計有前立委鄭麗文、立院黨團書記長羅智強、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前副主席郝龍斌、前國代蔡志弘及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等6人完成登記;而因被控涉入京華城弊案遭羈押禁見逾1年的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於9月初以7000萬元交保,也吸引社會輿論高度矚目。
內閣改組 數據揭「這人」聲量第一 李洋排第三
2025-08-29 16:40:00
台灣兩輪大罷免以全面受挫告終後,執政黨啟動內閣改組回應民意,行政院27日正式對外公布內閣改組名單,包含經濟部、衛福部、數發部等3部會首長,以及國發會主委在內共16名閣員出現異動,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在28日率所有新閣員亮相。此次內閣改組變動的部會包括: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部、運動部、衛生福利部、數位發展部、環境部、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以及僑務委員會,總共有16位閣員調整異動。
大罷免大失敗=台灣親中?網路輿情這樣看
2025-07-31 15:30:00
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大罷免」第一波投票於7月26日落幕,針對24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未通過,投票後各方關切國際將如何解讀投票結果,例如英國BBC以「『親中』政客在台灣投票中倖存,免於被趕下台」為題進行報導、美國則指出「友中政黨倖免於罷免,台灣政治僵局將延續」,不少國際媒體將重點聚焦於台灣政治局勢將如何影響兩岸關係走向,網路上也出現不少人擔心因此向國際釋出台灣親中錯誤訊號的說法。
普發1萬風向怎吹 最新數據揭「好感度」藍大於綠?
2025-07-17 16:50:00
美國陸續公布各國對等關稅稅率,同時國內面臨大罷免投票在即,立法院會上周三讀通過國民黨版《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明定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國民黨立委主張比照新加坡、韓國普發現金抗通膨,還加碼宣布將捐贈社福機構「苦民所苦」。但民進黨立委抨擊在野黨是為「一次撒幣救罷免」、「政策買票」,擔憂可能因此衝擊租金補貼、治水、各縣市軌道建設等經費。行政院長卓榮泰更直言,政府歲計賸餘不足,無從支應普發現金的2,350億元,意即若欲依法普發現金,勢必得舉債1,014億元因應。
大罷免投票率會如何?最新數據揭藍綠同溫層熱度
2025-07-08 17:40:00
延燒多時的「大罷免」即將於7月26日投票,無論是挺罷免或反罷免方,都進入熱戰催票最後階段,究竟誰可以召喚出更多支持者出門投票,將牽動往後政治走勢及國會勢力版圖。回顧台灣選舉歷史上,曾進行過的4次立委罷免投票,投票是否踴躍,都是左右罷免成功與否的關鍵,例如2015年蔡正元罷免案、2017年黃國昌罷免案、2022年林昶佐罷免案,雖然同意數遠超不同意數,但均因投票率或同意票數未達門檻而功敗垂成;唯一通過的是2021年陳柏惟罷免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數4分之1。因此,今年「大罷免」投票率究竟會如何,社會各界都睜大眼睛等著看。
罷免倒數25天,這個人仇恨值雙北最高!
2025-07-01 08:00:00
隨著大罷免進入第三階段,距離投票不到一個月,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整理國民黨雙北10位通過二階連署的立委,觀察其近一個月的網路聲量與仇恨值。網路聲量方面,徐巧芯(309,757筆)討論度居冠,遠高於第二名王鴻薇(167,932筆)與第三名羅智強(139,928筆)。
館長上海行聲量爆棚 數據揭藍綠跟風創驚人聲量
2025-06-20 13:10:00
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展開6天5夜的中國行,造訪上海、杭州等城市,除了搭乘磁浮列車,也遊覽徐家匯、外灘南京路、陸家嘴、西湖等知名觀光景點,並透過YouTube全程直播,吸引大批網友前往「朝聖」,短短6天內YouTube訂閱人數飆增12萬,引流成效卓著。館長自詡「和平大使」,希望兩岸多交流、多往來,但仍有網友質疑他一踏上中國土地,原本「幹幹病」變成「誇誇病」,舉凡中國物價、路邊垃圾桶、飯店的送餐機器人都能誇,恐淪統戰樣板。
六四網路風向怎吹?最新數據:反「專制獨裁」聲量竟低
2025-06-05 18:45:00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6周年,每年6月4日當天,世界多國政治人物、公民團體均會回顧這起事件,台灣也不例外,除了總統賴清德提及,威權政府往往對歷史選擇噤聲與遺忘,盼堅定維護現狀、守護民主自由,行政院強調「民主自由不能退讓」,在野的國民黨也表示「面對專制獨裁人民一定要挺身而出」,不會忘記歷史也會堅持爭取華人民主自由,民眾黨則回顧台灣戒嚴歷史,反批執政黨「選擇性地對批評聲音施加壓力」,是對台灣民主歷史的背叛與羞辱。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by 影響力傳播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z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