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讓行人」大執法上路半個月 交通部負聲量狂飆

為了洗刷台灣「行人地獄」惡名,立法院今年4月三讀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提高未停讓行人的罰責,另為展現政府降低行人交通事故死傷的決心,警政署自今年5月1日起實施路口安全大執法工作,然而就在5月中旬,一名台南市3歲女童行經斑馬線時不幸被休旅車撞死,引發輿論譁然。此外,「不停讓行人」大執法也正式於今年6月30日開始實施,規定汽車行近行人穿越道若不暫停讓行人先通過,將加重罰則,違規最高可罰新台幣6000元、記點3點,並須參加道安講習3小時。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交通部」與「交通部長王國材」在「不停讓行人」大執法施行前後的網路輿情聲量數據,調查範圍自今年6月26日至7月16日止。結果發現,交通部與王國材的負聲量從6月底就開始累積,截至7月16日為止共累積17982則負聲量。其中兩波負聲量高峰分別為王國材回應有民眾疑似刻意站在斑馬線上不動的事件,以及王國材回應「行人闖紅燈也要讓」的規定,單日聲量達3400多則與2400多則。總體而言,7月以來交通部與王國材的負面聲量中,有高達近7成與停讓行人的議題有關,而此政策本身的好感度(正聲量與負聲量的比值)也只有0.24,代表著負面聲量遠遠大於正面聲量。
進一步針對未停讓行人加重開罰新制的議題,進行網路負面留言內容的風向分析,網路數據分析發現,討論「行人違規也該提高罰則」相關聲量佔比高達52.3%、質疑政策恐造成人車對立佔比14.2%、提醒行人違規恐罰不到佔比9.2%、批評法規矯枉過正佔比6.8%、譏諷台灣反而成為「行車地獄」佔比4.7%、詢問不知道怎麼檢舉行人違規佔比2.9%、提出很多行人在斑馬線上站著不走佔比2.7%,另外還有批評政府無能、認為執法反而助長行人違規、嘲諷「四輪大爺很生氣」等評論,各自佔比2.5%。總體而言,網路風向一面倒地批評,認為若行人違反交通規則也應該受罰,網友提出憂慮指,為了掃除「行人地獄」惡名,大執法下反而可能讓台灣變成「行車地獄」,最終將會加深人車對立的狀況。
從網路數據分析結果可以發現,人本交通、行人路權的意識在多數網友心中尚不普及,也不認為交通規則的目標是為了保護行人的安全,此外,有網友提出,行人違反交通規則的罰鍰金額,與行車者違反交通規則的罰鍰金額應該齊平,這也顯示著,鮮少網友的評論意識到罰鍰金額是根據危害程度來決定,畢竟行車者是駕駛著足以「殺人」的交通工具,本來就應該更遵守交通安全。
傳統上改善交通有所謂「3E」的概念,代表應該兼顧工程、教育、執法,三者缺一不可。然而,交通部在近期宣傳「不停讓行人」大執法政策時,往往聚焦在「怎麼罰違規車輛」,反而沒有納入交通改革政策中同樣重要的其他議題,例如健全的人行設施、連續暢通的實體人行道、退縮斑馬線、完善的標線設計等,或者討論台灣的駕訓制度是否需要進行改革,前述種種都可說是隻字未提,這樣的政策設計如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沒有從根本做起進行改革,交通部無疑是怠忽職守、放任人車對立持續激化,由此可知,台灣想要擺脫行人地獄惡名,恐怕沒那麼簡單。
國營事業「負面聲量」調查結果出爐!數據揭「這幾個」單位恐需繃緊神經

22縣市「治水表現」聲量調查結果出爐!最新數據:兩縣市當心了

雞蛋政策惹民怨,四大相關議題負面聲量是正面聲量5倍多

掛號費漲 還等不到病床!六都「這市」醫療好感度最低

2024「慶記之都」大洗牌?六都治安聲量出爐 「這市」已淪詐騙溫床

經濟就業最新數據出爐!這縣市靠「輝達」擠進聲量前三名

上有老下有小! 台「三明治家庭」破八成 六都「這裡」最適合育兒兼養老

「非六都」環保施政聲量調查 這縣市好感度墊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