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議題中心

各縣市「交通安全」聲量排行出爐!臺中市民怨最高、嘉義市形象最佳

2025-05-14 13:00:00

交通安全與民眾日常息息相關,各地政府在道路設計、執法與應變作為上的表現,也常成為社群與媒體關注的焦點。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統計近半年來,全台22縣市交通議題的網路聲量,深入觀察政策推動、爭議事件與真實民意之間的差異。數據顯示,嘉義市在交通形象上獲得最高好感,反觀臺中市雖聲量高居前二,卻是好感度最低的城市,顯示交通議題已成為當地民怨核心。

 

 

蒐集近半年(2024116日至202554日)網路輿情,發現「交通安全」聲量前十名的縣市中,六都包辦前六名,聲量明顯高於非六都縣市,除六都之外,花蓮縣(2906則)、彰化縣(2527則)、屏東縣(2435則)、苗栗縣(2358則)也榜上有名。六都中聲量最高的新北市與臺中市,討論則數皆突破萬則,討論熱點多集中於重大車禍事故、超速檢舉與道路設計爭議,與公共安全事件密切相關。

 

 

進一步分析六都在「交通安全」議題的情緒分佈,高雄市(0.99)好感度最高、負評佔比最低;好感度最低的臺中市(0.76),負面聲量(1159則)成為六都中最高。

 

從高雄市正面話題中觀察,看到高市府改善道路設施的一系列作為,例如高市交通局針對特定路段進行標線改造,透過增設標線型人行道、汽車格由垂直改為順向、增設左轉附加車道,提升行車安全感;針對汽機車混雜的路口,也有議員爭取設立機慢車大型停等區,獲得不少網友肯定。

 

人口密度最高的臺北市(0.94),好感度在六都中排第二。正面討論中,臺北市將AI導入市政推動智慧交通,並打造全臺首個交通友善區,獲得正面迴響。近期北市交通局長倡導撕除前窗隔熱紙、提升透光率,亦引發關注並獲得支持。

 

好感度最低的臺中市(0.76),則在六都中吸引最多負面評論,除了頻繁發生的車禍與酒駕傷亡的新聞外,中市各項交通與行人安全數據亦經常落後全國。值得注意的是,臺中市北區某路段連年增設庇護島,遭消基會質疑道路設計不良,批評庇護島反成為自撞事故的高風險熱點。不過網友普遍支持庇護島,肯定其保護行人的重要性。

 

 

接著觀察非六都的情緒聲量,嘉義市(3.98)好感度明顯高於其他縣市,嘉義市政府透過「愛嘉義APP」輔助居民掌握公車、停車動態,春節期間也加強宣導交通規則與反酒駕,這些貼近民眾的服務獲得好評。好感度第二的新竹市(3.07)憑藉「交通暢行」政策,持續優化市區動線,除了現場視察,每月亦定期召開交通改善小組會議。非六都中好感度末段班的屏東縣(0.79)、金門縣(0.81),則被相對較多的車禍新聞拖累,導致負評佔比升高。

 

透過網路話題分析發現,交通安全議題不僅反映民眾對生活品質的直接感受,更是檢驗地方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標。無論是六都或是一般縣市,只要施政作為明確、回應迅速,輿情傾向給予正面回饋;反之,當事故頻傳、設施飽受詬病時,民怨便會快速累積。面對交通議題高度關注的現況,各縣市未來推動政策時,不僅應強化執行力與溝通透明度,也須持續透過數據掌握輿情風向,預先預警、及時回應,才能真正建立民眾信任、打造安心有感的交通環境。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by 影響力傳播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z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