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議題中心

護理師待遇風向怎吹?最新數據:衛福部聲量跌至谷底,恐錯失溝通時機

2025-05-15 13:13:03

今年農曆春節因醫療量能難以負荷流感疫情,台灣的急診、加護病房爆出床位荒,急診一度陷入崩潰,醫護人員紛紛呼救與訴苦,使「護理師待遇」一議題連帶受到關注。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運用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215日至515日的網路聲量數據,了解網路輿情對「護理師待遇」的討論。

聲量分析結果顯示,「護理師待遇」於 224日達首波高峰,起因是急診崩潰時,一名醫生向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求助卻遭冷血回應,單日聲量近1,700則。二月底,開始出現「護理師到底在吵什麼」的言論;36日,衛福部公布新進護理師平均月薪達53,700元,引起護理團體強烈反彈,許多護理師曬出薪資單、質疑計算方式。一個月後,護理師「安靜離職」獲短暫關注;近期則因512日為「護師節」,議員發文感謝護理師、呼籲政府加速改革,引起小幅關注。然而,整體聲量在薪資爭議後即跌落,近期聲量皆未超過700則。

進一步透過主題風向分析了解討論內容趨勢可見,有高達30.2%的聲量聚焦於「實領薪水根本未達衛福部公布的數字」,佔比最高;26.4%的民眾認為「醫療體系整體出問題」,如醫生的薪水過高、醫院也需經營、維持利潤等;22.5%同意護理師的薪資不合理;10.2%「嘲諷要等到醫療崩潰時,此議題才會被重視」;5.5%「嘲諷民進黨一向不關心勞工權益」;「台灣護理環境不好,不如出國深造」、「各行各業都很辛苦,不爽不要做」的相關論述則各有3.0%2.2%。總體而言,民眾多半站在護理師立場,質疑官方數據與實況脫節,並進一步連結至醫療體系長期失衡問題,討論語氣偏向諷刺與不信任。

最後,觀察衛福部在此議題上的聲量與好感度趨勢。結合首圖可知,2153月底「護理師待遇」熱度高,衛福部單日平均聲量達271則,平均好感度僅有0.42,主要因其發布的薪資數字遭質疑,更引起護理人員批評「會讓大眾以為我們坐擁高薪,還在吵鬧裝可憐」。41日至515日,隨著「護理師待遇」熱度趨緩,聲量驟降至日均40則,平均好感度則升至0.53,但進一步觀察好感度較高的幾天(圖上黑點),導因於民眾呼籲改善護理勞動條件(4/17)、地方自行改革(屏東縣於5/2公佈獎勵金計畫),以及各方於護師節致謝護理人員(5/12),與衛福部實際作為關聯有限。若要有效推動後續政策,衛福部勢必加強主動溝通與宣傳,才能真正贏得信任與支持。

總體而言,「護理師待遇」雖曾因急診崩潰與薪資爭議引爆輿論,但熱度並未持續,聲量快速下滑;此外,民眾多站在護理人員立場,並支持改革方向。未來若衛福部希望推動相關政策、改善護理人力現況,須更積極主動地對外溝通,否則在缺乏聲量的情況下,政策也恐難產生實質影響。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by 影響力傳播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z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