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議題中心

師大抽血案誰擔責?最新聲量喊:徹查共犯結構

2025-07-31 17:45:00

台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事件引發軒然大波,牽涉制度缺失、權力不對等與研究倫理爭議,在社群平台激起強烈關注與廣泛討論。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觀察發現,輿論焦點已不僅止於涉事教練個人責任,更有大量聲音質疑校方與計畫主持人是否應共同負責,進一步擴及對教育部等主管機關監督失靈的批評聲浪。事件也引起朝野立委關注,要求徹查結構性弊病、補強制度漏洞,呼籲徹查背後的「共犯結構」。

 

 

師大女足抽血事件最早於去年底曝光,當時並未引起大規模關注,直到今年7月,受害學生再度透過社群發聲,揭露在未充分知情與自願的情況下被要求參與研究,才讓輿論全面引爆。從聲量曲線可見,715日民進黨立委陳培瑜、范雲、吳沛憶陪同受害學生召開記者會,當日聲量升高至4,477則;隔日(16日),校方發文公開道歉並承諾檢討,卻被網友質疑避重就輕、官官相護,聲量飆升突破兩萬則。

 

面對輿論壓力,19日教練周台英與師大校長等人一同出面道歉,再度掀起網路討論,但多數網友並不買單,呼籲相關單位深入追查、嚴懲失職人員,帶動聲量竄上1.7萬則。直至25日,師大召開校級教師評審委員會,最終決議對周台英予以解聘,並在未來4年內不得再聘任為教師,仍未平息民眾的質疑與不滿情緒。

 

 

根據網路留言風向觀察,在師大抽血案懲處公佈後,約四成聲量聚焦在制度問責,包含「點名計畫主持人與校長也有責任」(佔比31.8%)與「呼籲清查共犯結構」(佔比10.9%),顯示輿論不僅針對教練個人,更關注整體體制與決策層的責任歸屬。其次,逾兩成聲音質疑處理過程與資訊透明度,包括「質疑真相未見卻先包庇」(佔比15.1%)與「認為血液用途與流向仍未解釋清楚」(佔比12.0%),反映社會對校方溝通與資訊透明的不滿。

 

針對周台英教練4年不得任教的處分,部分輿論認為過於寬容,如「呼籲懲處加重至終身不得任教」(佔比20.8%);也有聲音主張「認為周台英是替死鬼」(佔比9.4%),質疑其被單方面切割、實為替罪羔羊。整體而言,網路風向已從針對個人處分,進一步擴展為對教育體制、研究倫理與校園治理的全面檢討。

 

進一步觀察藍綠白三大陣營對師大抽血案的關注聲量,民進黨立委以1,466則居首,由范雲、陳培瑜等立委為主力發聲,不僅陪同受害學生出席記者會,也多次在社群持續關注進展,呼籲相關單位追究責任。針對部分輿論質疑「綠委蹭熱度」,受害學生也公開澄清「沒有人在蹭」,強調陳培瑜等人自去年事件爆發後即保持聯絡,並協助與教育部、台師大溝通。

 

國民黨立委聲量約370則,由陳菁黴、王育敏與柯志恩等人發言。陳菁黴要求衛福部調查採血人員身份,王育敏則質疑研究如何通過倫理審查。柯志恩進一步批評主管機關早在去年11月案發時即應介入,卻遲遲未積極調查,顯示監督明顯失職。整體而言,儘管多位藍委發聲,但未帶動顯著討論聲量。民眾黨則有劉書彬、陳昭姿等立委關注本案,批評教育體系失能,並質疑主管機關「裝傻裝聾」,但相關發言未引起廣泛共鳴,聲量僅48則。

 

本次輿情觀察顯示,師大抽血案的討論熱度明顯受到校方回應與決策牽動,儘管已對涉事教練作出懲處,民眾普遍仍感不滿,反映出「結構共犯」問題尚未真正被正視。隨著輿論擴大至立法院層級,不分黨派立委皆質疑主管機關怠於調查、處理便宜行事,顯示制度監督與防堵機制存在明顯漏洞。未來教育部等主管機關是否能真正釐清責任歸屬、彌補制度缺口、推動具體改革,將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關鍵指標。

相關關鍵詞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by 影響力傳播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zBrand